液壓油缸主要包括缸筒、活塞桿、缸蓋和活塞,其中缸蓋使用的材料會因壓力不同而不同。一般低壓用鑄件,中低壓用HT300灰鑄鐵,中高壓用35、45號鋼。當氣缸蓋本身是活塞桿的導向套時,氣缸蓋是鑄鐵的。同時,應在導軌表面沉積黃銅、青銅或其他耐磨材料。如果導套壓入氣缸蓋,導套應由耐磨鑄鐵、青銅或黃銅制成。
液壓油缸由主機和控制機制兩大部分組成。液壓機的主機包括機體、主缸、頂出缸和充液裝置等。動力機構由油箱、高壓泵、低壓控制系統、電機、壓差閥和方向閥等組成。動力液壓機液壓缸的一般形式是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厚壁高壓容器。液壓缸的結構一般可分為三部分,即缸底、法蘭和中間厚壁缸。液壓機的工作缸負荷大,工作頻繁,往往因設計、制造或使用不當而過早損壞。
1月25日—26日,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召開。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強調,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十四五”水利改革發展戰略布局。2021—2025???“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建議》對水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涵蓋重大工程建設、國家節水行動、優化水資源配置、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水旱災害防御、河長制湖長制、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湖休養生息、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堤防和蓄滯洪區建設、用水權交易等方方面面。我們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十六字”治水思路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深入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努力實現水利事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一、深刻認識“十四五”水利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關鍵期。必須自覺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準確把握水利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從適應新發展階段看,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水利工作必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中明確發展方位,在把握“兩個大局”中明晰發展環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進入新發展階段意味著對水利工作提出新的需求。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也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階段。要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把握好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這個關鍵,正確認識治水主要矛盾變化,在更好解決水災害問題的同時,下大氣力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入新發展階段意味著水利工作需要全面提升標準。滿足新需求,就要對照新標準。面對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無論是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還是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都要求水利工作全面提升標準。具體地講,就是在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等五個方面提高標準,實現升級。在持久水安全方面,提升防洪工程建設和管護標準,實現防洪減災能力與現代化國家災害承受能力相匹配。在優質水資源方面,提高供水保障標準、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標準,實現水資源供給保證率和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平與現代化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在健康水生態方面,提高水土保持率等水生態安全標準,實現水生態系統質量與現代化國家綠色發展相匹配。在宜居水環境方面,提高江河湖泊管護標準,實現水環境狀態與現代化國家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在先進水文化方面,保護傳承弘揚以黃河文化、長江文化、大運河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治水文化,實現水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看,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結晶。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高質量發展的成長空間。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補短板、強監管的各項工作中,特別是要通過水利行業強監管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重塑人與水的關系,實現人水和諧。要從根本宗旨上把握,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也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要通過補短板,完善普惠共享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更要通過強監管,提高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等領域公共產品的供給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給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從問題導向上把握,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前,我國水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比如,經濟社會發展布局與水資源承載力不匹配,水資源超載區或臨界超載區面積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53%,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在不同地區不同程度存在,水資源供需失衡已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制約。比如,水生態水環境長期積累性問題突出,一些地區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有的地區甚至面臨“舊賬”未還、又欠“新賬”的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既要加快補短板,解決水利工程體系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要通過強監管,發現具體問題、分析具體問題、解決具體問題,并以此建立概念,從而在標準、手段、對策與布局方面采取更加精準務實的舉措,更好地解決水利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從憂患意識上把握,安全是發展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把安全發展貫穿到國家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水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既面臨著洪澇干旱、工程失事等直接風險,也會影響到糧食供應、能源供給、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安全保障。比如,防洪減災體系還存在突出短板,全國重要江河78萬平方公里防洪保護區不達標比例32%,近2萬座存量病險水庫亟待除險加固,中小河流、山洪災害影響范圍廣,洪水風險依然是中華民族心腹大患。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水安全風險,可能威脅到社會安全穩定,甚至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圍繞統籌發展與安全,樹牢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真正摸清水利風險底數,警惕水安全中的“黑天鵝”“灰犀牛”,既要通過加快補短板,夯實水利風險防控的物質基礎,更要加強各領域各環節監管,以嚴格的水利監管規范各類涉水行為,堵漏洞、強弱項,下好風險防控的先手棋,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水安全基礎。????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水資源格局關系著發展格局,加快水利工程補短板,完善我國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既能拉動內需,也能增加有效供給,是暢通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在創造需求方面,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建設吸納投資多、覆蓋范圍大、產業鏈條長的優勢,建設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水利項目,拓展投資空間,優化投資結構,更好發揮水利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提升供給方面,要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全國江河湖泊水系為基礎、輸排水工程為通道、控制性調蓄工程為節點、智慧化調控為手段,加快構建循環暢通、功能協同、安全可靠、調控自如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提高水資源供給的質量、效率和水平,增強水資源要素與其他經濟要素的適配性,為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提供有力支撐。在促進協調發展方面,要主動銜接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新型城鎮化等,科學布局、加快建設一批支撐性、保障性水利工程,同步推進傳統水利工程智能升級,提高水利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二、準確把握“十四五”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原則????做好“十四五”時期水利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把水安全風險防控作為守護底線,把水資源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上限,把水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控制紅線,加快建設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江河湖泊保護監管體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支撐。????做好“十四五”時期水利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則:要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奮斗目標,把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作為評判標準,切實解決人民關心的水憂水患水盼問題,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要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注重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從減少損失向降低風險轉變,以防為主、防控結合,注重從源頭上壓縮風險發生空間,牢牢守住國家水安全底線。要堅持系統觀念。樹立全局觀、流域觀,算清整體賬、長遠賬,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表地下、城鄉區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要堅持改革創新。以推進政府市場“兩手發力”為切入點,以促進涉水各方責權利相統一為關鍵點,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進政策性創新。???“十四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水旱災害風險防控能力明顯提升,防洪突出薄弱環節全面解決,江河堤防達標率明顯提高,流域控制性工程有序建設,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全面消除,洪水干旱監測預報預警調度體系不斷完善,在充分論證基礎上,科學提高防御標準,重大水安全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升;水資源配置格局明顯優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基本建立,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跨省重要江河流域和主要跨市縣河流水量分配基本完成,國家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更加完善,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比例達到55%;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涉水空間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江河湖庫及水源涵養保護能力明顯提升,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滿足程度達90%以上,人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點地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國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3%以上,地下水監控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全國地下水超采狀況得到有效遏制;涉水事務監管效能明顯增強,水利法律法規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覆蓋各領域、各層級的水利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水文、水資源、河湖生態、水土流失、水災害等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建立,水資源節約、保護、開發、利用、配置、調度各環節監管全面加強,水工程運行管理安全規范,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水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三、以國家水網建設為核心系統實施水利工程補短板???“十四五”時期是水利工程補短板的集中攻堅期,要以建設水災害防控、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保護功能一體化的國家水網為核心,通過強弱項、提標準,加快完善系統完備、科學合理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與過去相比,新形勢下的補短板更加體現系統化,根據頂層設計通盤考慮、統籌謀劃工程體系建設,精準定位短板弱項;更加體現協同化,充分統籌協調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因地制宜優化水網布局結構和功能配置;更加體現生態化,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等各環節充分融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更加體現智能化,通過采用數字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實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堅持蓄泄兼籌、以泄為主,適度提升防洪標準,進一步優化完善防洪體系布局。一是擴大泄洪通道能力。對北方河流,恢復河道行洪能力,減輕河道淤積萎縮,確保行洪暢通;對南方河流,維護河勢穩定,協調好干支流關系,減輕干流防洪壓力。新建一批骨干排洪通道,解決平原河網地區外排通道不足、淮河洪水出路不暢等問題。實施河口綜合治理,穩定入海流路,保持河口穩定暢通。二是增強洪水調蓄能力。加快防洪控制性樞紐建設,提高江河洪水調控能力。優化調整長江、淮河、海河蓄滯洪區布局,推進蓄滯洪區安全建設,保證正常分洪運用。在有條件的地方,推進退田退圩還湖,提升湖泊調蓄洪水能力。通過洲灘民垸和灘區治理,恢復行洪滯洪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加快消除存量病險水庫風險,恢復和提高防洪庫容,完善水庫群防洪聯合調度。三是提高洪水風險防控能力。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影響,科學提高洪水防御工程標準,有效應對超標洪水威脅。做好大江大河中下
2020年汛期,長江干流先后發生5次編號洪水,包括三峽、葛洲壩在內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合計攔洪約490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下游城市的防洪壓力。圖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卻沖不淡對2020年的記憶。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思緒萬千,百感交集。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更是取得極不平凡成績、為“十三五”畫上圓滿句號的一年。這一年,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披荊斬棘!經歷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創造了人間奇跡。大疫面前,我們同心協力,成功應對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有力保證了江河安瀾、人民生命安全。這一年,瞄準既定目標,我們成功攻堅!我們實現了“十三五”水利工作圓滿收官,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為全面小康加了“勁”,為百姓生活添了“甜”。這一年,著眼未來發展,我們再謀新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站在嶄新的起點上,描繪全新圖景,規劃美好未來。????一路長風過隘口,收獲錦繡又一程。這一年,和過去的5年一同畫上句號。一組組喜人數字標注新高度,一幕幕感人畫面傳遞溫暖,一段段真實故事記錄艱辛,一個個精彩瞬間詮釋激情。回望來路,水利人不斷爬坡過坎,以超常規的意志和行動,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永載史冊的非凡答卷。?一系列新理念定向領航???通過!???2020年12月26日,我國首部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正式表決通過,開啟了長江保護有法可依的嶄新局面。幾天后,2021年1月1日零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在2020年年末和“十三五”收官之際,《長江保護法》重磅出臺,明確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寫入法律,這無疑是對習近平總書記5年來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最有力響應。????時針撥回5年前。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幅恢弘藍圖在大江兩岸徐徐鋪開,水利被賦予新的時代使命,一場圍繞“長江大保護”的水利行動加緊部署、有序推開。5年來,水利部門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基本原則,著力加強治江頂層設計、薄弱環節建設、涉水事務監管、部門區域協作、生態保護修復等,抓保護促發展,補短板強監管,在長江流域防災減災、水資源管理、岸線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河道采砂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大保護提供了強力支撐。長江探索先行,黃河蓄勢后發。????2019年9月18日,河南鄭州,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號召,為黃河流域發展繪就壯美畫卷。2020年8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治黃開啟全新視野,水利展現更大作為。一年多來,水利系統深刻領會“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豐富內涵,統籌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和先進水文化,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專項規劃,加快推進合理分水,首次開展黃河全河生態調度,推動一批流域水資源配置和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盡早開工,叫停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新增取水許可,攜手各行各業和流域九省區,“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唱響“黃河大合唱”的水利樂章。5年來,中共中央一次次針對長江、黃河作出的重要部署,宛若明燈,為大江大河治理照亮前行之路。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節水優先”是新時代治水思路的首要內容。5年來,各級水利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不折不扣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銳意進取,用實打實的成績,守護著山河錦繡、國泰民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號角,為“十四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明確前進方向。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新起點新任務新挑戰,水利工作要求更高、責任更重。“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特別是其中涉及水利的任務和要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有力水利支撐。”水利部部長鄂竟平話語鏗鏘。?一大批集體和個人勇于抗疫擔當?????5小時完成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供水設施建設;10個晝夜完成火神山醫院“雙廠雙水源”供水保障施工任務;12個晝夜完成雷神山醫院“雙水廠三水源”供水保障施工任務……爭分奪秒打通“生命水脈”,這是抗疫關鍵時刻的水利速度。????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1月26日,大年初二,水利部迅速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2月1日,水利部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水利保障工作;2月26日,水利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抗疫非常時期,水利部門堅持“不添亂、多出力、做貢獻”,勇挑重擔,合力戰“疫”,加強管理值守,強化應急處置,為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滿足春耕生產用水需求、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在“重災區”湖北,水利部門加強水源地、取水口、水廠和輸配水管網的安全巡查,不少水利人在疫情嚴重地區“逆行”,不懼困難堅持奮戰,做到保質保量供水。????在“國之命脈”南水北調,黨員先鋒隊和在崗職工加密園區、電廠、渠道等重點部位的巡查頻次,不留死角,全力保障一渠清水北送。????在滯留人口較多、供水壓力大、相對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基層水利部門想方設法了解飲水狀況,積極組織搶修隊伍,及時解決處理問題,為確保農村供水平穩正常,提供了有力保障。????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水利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發展,突出抓好水利工程復工復產,保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如期有序推進。????2020年3月底,黃蓋湖防洪治理工程打響“首炮”,成為湖北省首個復工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地處疫情“重災區”的湖北實現復工,為水利工程復工復產帶來更大信心、獻上最強“助攻”。2020年5月,在建108項重大水利工程實現應復盡復,現場直接用工達13萬余人,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復工復產,有效發揮了水利投資的拉動作用,在促進“六穩”“六保”、帶動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為全年工作帶來大大的問號,水利人用行動與擔當,書寫歷史答卷。這一年,水利系統涌現出一大批貢獻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長江醫院,全院醫生職工冒著生命危險,“上演”了一次次感人“逆行”真實劇情;副院長張濟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這一年,水利人同舟共濟、守望互助,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中,凝聚了巨大合力,彰顯了保障民生的行業擔當。?一次次勇搏激流護佑百姓平安?????三峽水庫出現7.5萬立方米每秒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峰;77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干流及兩湖超警26~67天,太湖超警48天,安徽巢湖超警78天、超歷史16天,松花江干流超警8~18天……2020年,我國遭遇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疫情之下,大汛當頭,防汛抗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水利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黨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各級水利部門心系百姓,扛實責任,眾志成城,全力以赴打贏防汛抗洪這場硬仗。????這場硬仗,牽動人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奪取防汛抗洪全面勝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在汛情最關鍵時刻,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先后趕赴形勢最嚴峻的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防汛一線,現場指揮;副部長葉建春的身影不分日夜,隨時出現在防汛會商室內;副部長魏山忠赴安徽等地檢查防汛減災……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防汛負責人親赴現場指導,各級防汛水利干部職工日夜值守、嚴防死守。????保衛江河,有備而戰——2020年年初,水利部總結了歷史重大汛情,充分分析水旱災害防御短板和薄弱環節,針對防汛領域可能出現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把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作為今年重點防范的“三大風險”。汛期,水利部積極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下好“先手棋”,緊握主動權,為防汛抗洪贏得了先機。防汛抗洪,聯合御“敵”——專班預報、聯合會商、滾動訂正,提高預測預報精度;上下游通力協作,全流域統籌協調、科學調度水庫群,形成“最強防洪軍團”。地方政府與流域管理機構多輪會商,反復權衡,主動破堤泄洪,果斷啟用蓄滯洪區這張“底牌”,及時化解風險,確保了百姓安全。確保安瀾,“重器”發力——長江上中游水庫群合計攔蓄洪水約490億立方米,其中大國重器三峽水庫攔蓄254億立方米;淮河流域上游14座大型水庫參與調度,其中響洪甸削峰率達85%;珠江流域百色水庫、龍灘水電站、巖灘水電站控制出流,共攔蓄洪水16.5億立方米……????科學防洪,斗智斗勇——水庫調度決戰毫厘之間,彰顯水利人智慧和勇氣。及時有效處置災情險情、化解風險,水利技術參考“智囊團”,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快速精準獲取第一手雨水情信息,水文人頂風冒雨,果敢勇毅;及早發現水庫、堤防工程險情,巡查值守人員堅守一線,擔當奉獻。打贏硬仗,減災顯著——全國大中型水庫和小(1)型水庫無一垮壩,大江大河和重要圩垸堤防無一決口,最大程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或許是2020年的洪水來得過于洶涌,所以令人格外印象深刻。但身處其中的每一個水利人都知道,大風大浪何止一次,每個汛期,都讓他們把心懸在嗓子眼兒上,年復一年,不曾懈怠。2016年,長江發生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強臺風集中登陸,洪澇災害南北并發、多地齊發、局部連發,各級水利部門攜手并肩,勇搏激流,各項受災數據較2000年顯著降低;2018年,正逢機構改革關鍵期,洪水頻發,各級水利部門以“更足的干勁、更高的要求、更扎實的作風、更過硬的舉措”,取得了全年因洪澇災害死亡與失蹤人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的勝利成果,向黨和人民交出優異答卷。風雨無情人有情。不平凡的2020,不平凡的“十三五”收官,不平凡的汛情,水利人深懷一顆顆為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踐行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兌現著護佑百姓生命安全的莊嚴承諾,在平凡的工作中書寫了“不平凡”。?一股股幸福甘泉滋潤萬千農戶????“透亮的常年水喝得心里安咧,清清的干凈水日子真舒坦……”一首《好水幸福甜》,唱出了貴州大地農村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水的喜悅。?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新號令,吹響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號角。脫貧攻堅水當先。農村飲水安全事關萬千百姓福祉,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李克強總理多次研究部署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脫貧攻堅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農村飲水安全更不能落下一戶、一人!????2020年,水利部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周密部署,摸清底數,掛牌督戰,狠抓落實,各級水利部門背水一戰,發起總攻,全力掃除農村飲水安全“盲區死角”,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重要的水利力量。????2020年3月24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緊張之際,水利部第一批督戰隊員克服困難,進駐深度貧困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暗訪摸底,查明情況;“五一”剛過,第二批督戰隊伍集結出發;6月,第三批督
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成效顯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堅戰,迎來了決勝之年。‘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如是說。?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改善勢頭。1—12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3.4%,同比上升8.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6%,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為了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有序推進。?“2020年底,北京迎來了有PM2.5記錄以來首個連續超過40天的優良天,被稱為‘北京藍’。”?“為守護一泓碧水,福建省三明市加強對武陵溪流域監管,確保所有企業都做到達標排放。”?“遼寧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389個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管理系統,實現協同管理。”?“2020年1月,《河北省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河北堅持統籌‘油、路、車’治理,建立健全最嚴格的機動車全防全控環境監管制度。”?“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這些僅是2020年全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個縮影。?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表示,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不懈奮斗,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我國對外承諾的碳排放強度2020年目標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實現。“環境治理好了,騰出更多生態環境容量,通過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實了、成色更足了、質量更高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說。“兩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復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沖擊。經濟發展該何去何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復蘇。?在地處沙漠邊緣的新疆阿勒泰,以沙為媒加快沙海播綠步伐,依靠種植“黃金小果”沙棘,昔日“窮荒絕漠鳥不飛”的不毛之地,今朝黃龍伏地,生機勃發。沙棘產業已讓2.5萬人從中受益,輻射和間接帶動5萬余人實現就業,全地區的沙棘總產值達2.7億元。?在青海共和縣塔拉灘光伏產業園內,一片片光伏電板下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電板下悠閑吃草。共和縣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先導,大規模發展光伏清潔能源,既解決了生產生活用能問題,又讓村民們在光伏園區放羊獲得可觀收益,百姓的生活更加有盼頭。?在老區福建南平,順昌縣立足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創新推出“一元碳匯”機制。依托專業技術團隊精準測算出杉木、馬尾松、闊葉樹、毛竹等樹種的碳匯量,并上線銷售。一年來,“一元碳匯”為全縣90戶貧困戶增收30多萬元。?在云南撫仙湖畔,為使山湖同保、水湖共治、產湖俱興、城湖相融、人湖和諧,澄江市探索生態型產業發展。實施撫仙湖徑流區耕地休耕輪作和農業種植結構優化,打造綠色烤煙基地2萬畝,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觀光休閑農業和旅游藝術衍生品制造加工業,一二三產業和諧發展。?“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不只是新疆、青海、福建、云南,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成“金山銀山”的夢想已照進現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觸發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反思。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推進綠色復蘇注入了新動力。?“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從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到氣候雄心峰會,中國接連宣布的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彰顯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科學擘畫綠色發展新藍圖,中國經濟綠色復蘇再次步入快車道。?推動大江大河高質量發展惠澤人民?大江大河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河湖水資源、維護河湖生態系統完整性,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這條橫貫東西的水運大動脈,貨運量連續15年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素有“黃金水道”之稱,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以占全國約1/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近1/2的GDP。“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繪就。?往日“水質富營養化嚴重”的江西鄱陽湖,如今波光瀲滟、蘆葦搖曳;昔日“化工圍江”的湖北宜昌,如今水美景美、江豚逐浪;曾經“碼頭工廠密布”的江蘇南通,新建的生態綠色廊道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至11月,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2020年,我國長江干流岸線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涉嫌違法違規的2441個項目,已完成清理整治2414個,整改完成率為98.9%,共騰退長江岸線158公里,完成灘岸復綠1213萬平方米。長江干流河道更加暢通,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取得了顯著的防洪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長江保護法來了!”2020年12月26日,作為一部保護長江全流域生態系統,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專門法和特別法,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促進長江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軌道的多元共治大幕拉開。?九曲黃河,大國命脈。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孕育了中華文明。?“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黃河流域沿線城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在位于黃土高原的陜西,大力實施的水土保持大治理,讓荒山荒溝由“黃”變“綠”;在祖國西北內陸寧夏,率先開展的水權有償轉換和水權交易,不僅解決了工業發展用水指標短缺問題,還使水權交易資金反哺農業振興;在河西走廊東部的甘肅武威,創新探索的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生態和經濟結構體系,以水定產倒逼產業轉型,實現了節水與農民增收雙贏……?從長江到黃河,一場深刻的綠色變革已經開啟。生機勃勃的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的黃河流域,正崛起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億人民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2020年,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中國已匯聚出強大的“綠色合力”。邁入“十四五”,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守護碧水藍天成為全民共識,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的夢想定會離每一個中國人越來越近。